热敏胶片的出现不是偶然,经过时代的变迁,被这个时代所接受,所应用,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热敏成像技术是如何发展的,是有什么原理呢?现在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:
1. 热敏成像打印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传真机,在90年代初随着热敏胶片技术的成熟,才应用于医学影像打印领域。
2. 热敏成像技术是通过热敏头直接在胶片上产生“热印”作用实现影像还原的。
3. 胶片对应区受热后产生光学密度,不同的加 热温度会形成不同的光学密度,终构成可见影像。
4. 热敏成像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技术主要有两种,分别是直接热敏成像和热升华成像技术。
5. 直接热敏成像技术使用由嵌有线阵热敏电阻的热敏头加热胶片,产生密度差别形成影像的方法。其成像介质是干式胶片。
6. 染色升华热敏成像利用热感技术使染料从气态到固态、固态到气态互相转化的过程以“压印” 的方式实现图像打印,其成像介质为相纸或胶片,介质内没有成像乳剂,其颜色来源是打印色带。
7. 色带加热依靠热敏打印头完成,打印头呈圆柱状长鼓形状,上面密布半导体加热元件,每个加热元件可单独调整温度,温度值来自图像像素灰度值。
8. 彩色打印分三次或四次完成,每旋转一次,仅“压印”一个颜色。
9. 干式热敏打印技术成为医学图像打印史上又一次质的飞跃。
10. 染色升华热敏成像打印使用的介质分为相纸和胶片,其材料特点与喷墨打印介质相同。
11. 接热敏成像打印使用的介质为干式热敏胶片,其结构与干式激光胶片相似,也是单面药膜。
从上向下分为5层:
①保护层,含有微细的无机原料及润滑剂,有利于热敏头和胶片的润滑 性,以提高图像质量。
②感热层,内含银盐或微囊。
③支持层,为0.175mm厚的聚酯片基。
④吸收层,起稳定作用。
⑤背层,涂有3〜6um薄膜的无光剂,使观片效果增加。
12. 干式热敏胶片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,温度在35℃、相对湿度60%保存约半年时间;而温度在 30°C、相对湿度60%保存约五年,且不宜与酸、碱和有机溶剂接触,一定要避免长时间的光照。
以上内容由热敏胶片厂家为您提供,讲解了一些相关技术层面的问题,希望对您有帮助!